“办一件实事,暖一片人心,添一份力量”,这个宗旨作为大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头戏,一直以来,都将推动工作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立足强化防火意识这一落脚点,深入全县居民住户,充分调研群众的真实需求和迫切需要,通过安装烟感报警器,向群众讲解火灾预防、初期火灾扑救、正确报警、日常用火用电用气等基础消防安全常识,真正把“需求清单”变成了“实事清单”。
升级硬件设施,明清古街拥有“镇火器”
在襄城县明清古街,在这里曾经是古襄城的中轴线,全长五里多,是老襄城人常说的“五里长街”,是许昌市保存最完好的一条古街。
古街文化历史悠久,防火重任不言而喻。襄城县消防大队以此为试点,开展“烟感报警我来装、文化古街展新颜”活动,据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尹朝广介绍,在古街有一百多家商铺,通过安装独立烟感报警器,每个门面店都有了“镇火器”,目前,大队为古街所有沿街商铺免费安装独立烟感报警器120个,并针对工作、生活中用火、用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发生火灾后如何正确报火警、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和措施、火场疏散与逃生的基本方法、干粉灭火器、消火栓的使用方式等消防常识进行详细讲述,古街“镇火器”正式派上了用场。
突出重点区域,为九小场所办理“防火哨”
“九小场所”作为基层消防安全监管的重点,大队自2021年5月份开始,就把“推动全县安装独立烟感报警器”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
“叮铃铃铃.....”9月13日凌晨一点,当大家都还在睡梦中,寂静的王洛镇闫北社区被一阵急促的烟雾传感报警器铃声打破,超市老板岳先生被铃声惊醒,超市内部火苗在逐渐蔓延,室内浓烟滚滚,而他的弟弟却仍在熟睡中,未曾察觉。在拨打119报警电话后,岳先生拿起店内灭火器进行快速灭火,压制住了火势。接报后,大队和王洛镇政府紧急出动,通过近一个小时的救援化解了险情。现在,当岳先生回顾起当天的情形时,仍心有余悸:“如果没有这个烟雾传感报警器及时报警,如果没有第一时间把我弟弟救出来,这后果都不敢去想。”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大队为全县“九小场所”住户安装的“防火哨”——独立烟感报警器。
据大队长尹朝广介绍,目前在后续“九小场所”专项整治活动中,由乡镇政府主导推行安装独立烟感报警器3051个,预计到2021年底,全县独立烟感报警器覆盖率将达到100%,大大提升全县火灾预警、报警能力和机动处置能力。
暖心进户宣传,为弱势群体提供“警响铃”
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办实事就是要和群众多商量、听呼声。大队积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和老百姓坐到一条板凳上,找准实事之“实”,把实事办成惠民之举、利民之措。
“婶儿,天冷了,用电多,易发生火灾,一定要注意用火用电安全!万一着火了,赶紧往外跑,不能为了护东西而受伤……”,在襄城县城关镇北关社区81岁独居老人肖爱荣家中,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尹朝广教给老人一些防火、逃生自救常识后,和副镇长海一博一起又赶往其他独居老人家中。这是襄城县消防救援大队推动襄城县消防安全委员会与各镇村(社区)干部一起,针对分散特困供养人群、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病残卧床人员等弱势群体,集中开展以“落实消防责任、关爱弱势群体、防范安全风险”为主题的119消防宣传月活动中的一幕。
自活动开展以来,襄城县消防安全委员会工作人员与各镇村(社区)干部分散到弱势群体人员家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防火知识3812场次、发放防火常识宣传单30000余份、共同观看防火安全短视频3000余次,为全县排查出的独居五保户安装烟感报警器1302个,事无巨细地叮嘱老人们做饭用火不离人、卧床休息不吸烟等,温暖的防火常识正在百姓心中深深扎根……
消防解难,群众点赞。“我为群众办实事”是一句响当当的诺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襄城县消防救援大队在学史力行中带着感情去工作,带着热情去服务,带着真情去奉献,从推动独立式感烟报警器普及率为切入点,勤察民情、多听民生,以民生温度检验学习成效,带给了全县人民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