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促发展,以赛练兵促成长。12月4日—6日,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九学科9位参赛教师和9位评委一行22人,赴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二高级中学参加“中国好教育”许平汝漯联盟第五届同课异构大赛。
据介绍,来自许昌、平顶山、汝州、漯河四市十四所高中的九科近130位选手参加本次角逐。大家立即调整好状态,投入到紧张的赛事中。9位老师首先分学科进行抽签,决定讲课顺序和班级,在简短的开幕式之后,首日参赛教师在组委会的安排下,分别与学生见面,了解生情、学情。
4日14:00,本次大赛的授课比赛环节正式开始。首日参赛的5位教师经过多次校内磨课、赛课,准备充分,在比赛中展现出了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新颖的教学设计、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展示,在此次比赛中大放光彩。
曹欣华老师让学生在观察分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以积极主动、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合情推理,揭示出了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归纳出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在生物课堂《酶的作用和本质》的授课中,黄园园老师通过简明直观的课程设计、严谨细致的实验设计,通过验证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体验中,体验实验的不易与细致,并通过探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获取了相应的知识。
化学组的常天真老师,在讲授第四章第四节《氨》一课中,通过展示精心制作以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这一科学史话的课件作为导入,让学生感知氨的人工合成对人类在解决饥饿和死亡问题方面的重大贡献,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氨的相关性质的热情和兴趣。通过“有趣的喷泉”等系列实验设计,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实现了学生对新知的建构。
李倩老师讲授的《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一课,通过熟练运用教学课件,以课本信息为基点,巧妙与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有机联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经过小组探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进行恰当交流的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既让他们在交流中找到了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种种原因,又在合作中提出了各种各样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既向学生申明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意义,又让学生产生了一种切切实实地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社会责任感。
作为首日该校最后一位参赛的历史组教师朱倩,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一课的授课中,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采用创设情景导入法、展示史料视频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并通过向学生提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等问题的方式,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逐一解决问题,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探究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2月5日,在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二高级中学举行的“中国好教育”许平汝漯联盟第五届同课异构大赛进入第二个比赛日,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语文学科教师李明明、物理学科教师杨俊亚、政治学科教师吕亚婷三位老师参加了当天的赛课展示。
三位参赛教师个个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虽然工作年限不同,学科各异,但她们对待教学的态度却同是一丝不苟,临上场前,她们都是在认真备课;了解学生情况时,都在认真地积极与学生沟通,以求用最短的时间来熟悉学生。她们的课堂同样的充满着智慧,生动的课堂表现,更是感染着课堂上的每一位师生。
在《赤壁赋》一课中,文雅知性的李明明老师循循善诱,以学生的鉴赏活动贯穿教学的始终,依材料、依学生小组的合作、探究和竞争,将“赏、说、写、评”等环节环环相扣,再加上她亲切温和的面容,亲切的话语,在课堂上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变知识的接受为生成利用现代媒体,利用网络,利用发放的资料,利用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打开了克服重难点的大门,并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学习的形式,通过互相间的探讨,通过阅读他人的解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领他们参悟了深奥的人生哲理、遥远的古文常识和古人思想,提高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开朗睿智的杨俊亚老师在所授的《牛顿第三定律》一课上,首先邀请两位同学进行原地“拔河”游戏,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继而通过学生观察四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亲身体验实验的方式,师生探究科学真理的兴趣高涨,在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的同时,引导学生得出一对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等结论,由此引出牛顿第三定律。最后,通过学生小组探讨,得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杨老师的这节物理课上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如痴如醉,意犹未尽。
当天下午,文思敏捷的吕亚婷老师所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课,始终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应用结合课程内容,达到了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效果,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学生分组探究环节,她以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采取设疑、阅读、讨论、引导、事例说理法结合情境问题训练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使主要知识点在学生头脑中三次成像。既培养、训练了学生思政思维能力,又在当堂完成了基础知识教学,实现了当堂进行实现德育渗透的教学目标。
老师们在外地赛课、学习,时刻牵动着校领导的心。5日上午,该校党总支书记何军卿、校长闫大龙分别致电参赛带队副校长程津锋,详细询问老师们的赛课、评课情况,在听取赛课活动的汇报后,他们对参赛和评委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努力给予充分肯定,并叮嘱在外的老师们要注意安全,要好好利用此次赛事所搭建的优质平台,在充分展示自己的同时,更要加强与其他兄弟学校老师们的学习、交流,为高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程作出新的贡献。
12月6日,中国好教育”许平汝漯联盟第五届同课异构大赛进入最后一个比赛日的角逐。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地理老师王瑶作为该校九学科最后一位选手参加了当日比赛。
在《河流的地貌发育》授课环节中,王瑶老师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外力作用下河流地貌的类型为切入点,以河流地貌的发育为脉络,重点突出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环节紧扣,讲练结合,体现了学生的自学,互学,师生互学的教学模式,特别关于本课难点问题“怎样理解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通过小组集体探究、讨论,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让地理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
随着王瑶老师精彩展示的结束,本届赛事圆满的落下帷幕。
经过各评委组公平、公正、认真的评课、打分后,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生物教研组黄园园、物理教研组杨俊亚、历史教研组朱倩三位老师荣获本次比赛的特等奖;语文教研组李明明、数学教研组曹欣华、英语教研组李倩、政治教研组吕亚婷、地理教研组王瑶、化学教研组常天真六位老师获得一等奖,他们共同创造了该校参加该项赛事的最好成绩。
随后,赛事举行闭幕仪式,并为所有获奖教师颁发证书与奖品。
在乘车返回的途中,参赛教师在围绕比赛话题继续展开热烈地讨论,分享着自己在这次比赛中的所学、所思、所获、所感与所悟。大家纷纷表示,感谢学校为搭建了这样优质的联盟赛课平台,通过参加这次赛课、评课、交流活动,让大家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更加明确自己的成长与发展的目标与方向。比赛已经结束,结果不再重要,成长的过程才是让自己记忆深刻的。同时,大家会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更加努力,以饱满热情的工作态度,带着新的收获,开始新的工作,为“许昌市三高人人上本科”的目标贡献新的力量。(张培 董瑾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