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佛寺村地处云阳东南部,历史悠久,因曾建有“大铁佛的寺庙”而得名。南部紧临绵延9里的九里山,山上有著名的韩信寨等古迹,韩信寨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楚长城的一部分,已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头村(即铁佛寺村的石货坑组)总面积2300多亩,因村内盛产石器而得名。村内保存着上百年的石头房屋42座100余间,全部由村民就地凿石干砌而成。村内古树林立,翠竹成荫,山泉成河,石桥飞虹,千年紫藤树和皂角、国槐树缠绕成景;河道以巨石为河底,有常年水温十几度的古井,形成“井水不犯河水”的奇观;周边千亩蚕坡是当地“柞蚕之乡”的见证。2016年,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在此取景拍摄《探秘楚长城,寻幽石头村》的节目播出后,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更加坚定了当地百姓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
在南召县委、县政府生态产业、美丽乡村、乡村旅游“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思路的指导下,云阳镇党委、政府依托产业基础,建设玉兰特色小镇,发展以玉兰生态观光园、玉兰国际花木城为主的玉兰风景游,升级以唐庄桃园为主的生态农业游,打造铁佛寺石头村为主的民俗文化生态游。近年来,南召围绕石头村的资源优势,把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旅游开发和精准扶贫工作紧密结合,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2019“老家河南媒体.南召采风行”采访团队一行,在深入采访后了解到,南召县委、县政府在统筹规划南召全域旅游的基础上,注重重点打造、标杆引领,既合理规划大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又因地制宜、敢于创新、采取多种措施,发展南召乡村旅游,并且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积极靓化村容村貌,打造特色景观。牢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保留石头村原始、古朴、自然风貌的基础上,通过县里项目倾斜支持和镇里财政自筹,截止目前,村内美化、绿化、亮化工程已累计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了微地形景观,清理了河道,修建了护河堤、拦河坝、石头围堰,安装了仿古桥拦杆,铺设了石板路,栽植了景观树;建成以千年紫藤树为中心的小广场,绘制文化墙,刻制《石头村赋》巨石,建成农具展示厅、柴房、公厕、石拱桥,安装仿古景观路灯,铺设了自来水管网和污水管道等,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促进连片开发。投资400多万元打造以石头村为核心,连接石头村周边的观光道路,已建成朱坪村--石头村长2公里、宽7米的进村主道路,道路两侧设置旅游标识牌,每4米栽植红玉兰和红叶石楠树;新建平板石桥1座、漫水桥1座。打造旅游环线道路,石头村--韩信寨--当中庄全长6.5公里、宽9米的道路正在硬化,目前已全线通车;旅游环线把石头村及周边4个村的旅游开发联成一体,同步发展。
支持农乐家建设,带动群众增收。镇财政出资10多万元,聘请全国知名的“三农”问题专家卢水生教授进村讲课;带领村民到西安袁家村、江西九江、信阳郝堂等地学习农家乐建设的发展理念和成功经验。投资200多万元,按照南召县旅游局“七统一”的标准,在玉兰园--石头村沿线打造能吃能住的星级农家宾馆10家;统一指导,扶持石头村内农户新建石头墙瓦房农家乐8家。今年“五一”期间,进村游客爆满,共接待游客20000多人,农家乐就餐游客5000多人,为群众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30万元。
围绕旅游助力扶贫,帮贫困户致富。投资60多万元,新建成占地20亩的停车场2个,下步全村的6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分享停车收费的部分效益;已规划在石头村口建设小木屋商铺,在村内沿河建仿古茶楼和小吃一条街,全村贫困户可以参与商铺的经营或者出租分红,帮助贫困早日脱贫致富;石头村2户贫困户从事景区卫生清洁工作,实现家门口就业。
2019“老家河南媒体·南召采风行”采风团队,对南召石头村的发展经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家不停的走访村民,拍照、记录,并纷纷表示,要从不同的角度把石头村的发展经验宣传出去、把石头村的秀美风光推介出去、把石头村的美食、民宿等传统乡村旅游特色宣传推广到更多的平台,让更多的游客前来石头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下一步,南召石头村将以打造“南阳市民周末休闲放松的首选目的地”为目标,继续发掘铁佛寺及石头村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发动村民进行民宿升级改造,配套餐饮、住宿等设施,升级建设配套设施,吸引更多的游人到石头村体验原生态的乡村生活。(图文 雷乃益 谢丛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