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城县湛北乡山前杨庄村“一片垃圾不见”的美丽密码是什么?据该村驻村第一书记龚培介绍,这得益于多年来全村干群对村容户貌的齐抓共管和近期“四级联动”户长制的探索实施。
“门口收拾哩不赖,要继续保持,一定要把家里家外打扫干净。”古稀老人刘建头趁着中午串门儿当起了“监督员”。一个月前,他被周边的邻居推选当上“户长”。
今年,山前杨庄村作为试点,探索实施村“两委”、组长、户长、住户“四级”联动户长制,村民推选既有为村民服务的热情,又能力强、信誉好、威望高者担任“户长”,“户长”根据居住范围分片管理人居环境、乡风文明、疫情防控、化解矛盾纠纷等村中事务,一户管理十户,实现了高效、全覆盖网格化管理,使大街小巷、房前屋后、广场田野不留死角,干净整洁有序。“村民自觉性都很高,几乎不用提醒,家里家外都收拾的可好。”刘建头说。
“门口这条路俺天天打扫,干干净净嘞,自个儿看着开心,大家伙儿走着也是舒坦哩。”文明卫生户、最美家庭院主姚秋霞侍弄着院中花草乐呵呵地说。在她家院中,金灿灿的菊花静静盛开,山红豆点缀其间,还有自己涂鸦的山水、小动物的文化墙,向院子深处走去是满径四叶草,仿佛误入了“桃花源”。
山前杨庄村党支部书记魏建立欣慰地说,人居环境整治美了村容户貌,还潜移默化地凝聚着、美化着人心。山前杨庄村一直重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化身“清洁工”,促使村民养成了健康生活方式和良好卫生习惯,并动员群众化身“环卫工”,越来越多的村民从“要我整治”转变为“我要整治”,主动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形成了民建、民管、民享的良好机制。脱贫户崔国平就是其中一名。
看着村庄越来越美,崔国平很开心,他每天只要有空闲就骑着电瓶车,带着扫把,行街串巷吆喝不要扔垃圾,一听到他电瓶车上音箱熟悉的音乐声,山前杨庄村村民们就知道这个“大嗓门”开始巡村儿打扫卫生了。
魏建立说,计划再修排前路2400米,便捷村民出行;进一步做好村内绿化,每条街以不同模式打造杏树街、樱桃街等,一街一景,打造出更美的山前杨庄村,促进乡村振兴。
不只是山前杨庄村,湛北乡其他村庄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也卓有成效,治理成果遍地开花。随着襄城旅游文化事业的发展,湛北乡北姚社区依托首山开发建设唱响旅游经济大戏,村民依托旅游打开了致富大门,但纷至沓来的游人也带来了环境管理难题,北姚社区组建“自曝家丑”巡逻队,发挥老党员、老教师、老队长等德高望重的老同志的作用,对垃圾清理不及时、门前三包不到位和发展农家乐中产生的污水乱倒等痛点问题直接曝光、当面批评,有效监督群众自觉提升环境卫生,破解了全村因乡村旅游发展但自主管理不足产生的卫生难题。
社区居民陈彩红是北姚社区最早摆摊做生意的,说起社区环境的变化她最有感触:“以前,做生意只想着挣钱,一忙起来也顾不上打扫卫生,食品包装袋、饮料瓶乱丢乱扔,想着摊位在自己家门口里,别人也管不着,现在仔细想想,那想法是不对的。后来村里要求门前‘三包’,俺也就经常打扫、保洁,现在也养成打扫卫生的习惯了,到处都可干净,来消费的游客也多了,生意也越来越好了。”
如今,每逢阳春三月,在北姚社区,金灿灿的油菜花海染黄山野,香醉着北姚村民和纷至沓来的游人;金秋红高粱漫山遍野,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美景画卷一幅接着一幅。南姚村也通过实施“排长制”,以街道为单位,推选卫生监督员,不断扮靓着人居环境。
“11月份以来,我们开展了三轮集中观摩,探索施行十户长制,采取1+N的工作机制,用一户去管理十户,使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全乡的主次干道基本达到了‘三无一规范一眼净’。接下来,湛北乡将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力争使全乡农村人居环境逐步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得到持续提升。”展望未来,湛北乡党委书记张永涛干劲满满。
据了解,目前,襄城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正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如火如荼地有序开展着,群众思想道德的“里子”和村容村貌的“面子”同步推进,村庄颜值持续增“新”,镇容镇貌、生产经营秩序也日益变好,一幅愈发宜居的襄城画卷正悄然绘就,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净绿亮美”的憧憬渐趋变为现实,城乡居民的获得感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