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许昌市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许昌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杨永标,许昌市财政局二级调研员孙怀亮就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措施、取得成效、资金使用等情况向社会各界进行通报,回应了广大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
据了解,近年来,许昌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突出精准方略、坚持现行标准,全面压实责任,凝聚攻坚合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市19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累计脱贫4.8万户16.55万人,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95%。
一是领导重视高位推进。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推进“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工作。建立市委常委包县、市级领导包乡联村指导、市县行业部门包村联户、第一书记驻村包户和机关干部结对包户的五级帮扶体系;持续坚持周二“扶贫日”制度,脱贫攻坚半月例会调度、双周指标通报、定期调研指导等工作机制,有效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二是多措并举促进增收。统筹运用产业、就业、金融、消费等举措,完善五种带贫模式,带动贫困群体享受产业收益;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开展免费技能培训,落实各项奖补措施,基本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业全覆盖;持续推进金融扶贫“四大”体系建设,抓好扶贫小额信贷和精准扶贫企业贷政策落实;规范扶贫产品认定,推进消费扶贫“三专一平台”载体建设,有效疏通扶贫产品销售渠道。
三是精准落细扶贫政策。对贫困户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保帮扶计划、医疗救助等政策,全市贫困群众基本医疗参保率、参保补助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行政村卫生室和合格村医覆盖率均达到100%。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持续推进“控辍保学”行动,全市没有出现因学致贫,因贫辍学的现象。开展农村住房安全性认定鉴定,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清零”行动,实现“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推动低保政策提标扩面,适时启动临时救助,有效解决城乡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
四是抓实抓好兜底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分类推进县级“四院一中心”以及居村联养点、医养结合点兜底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目前,全市建立设置兜底机构186个,完成兜底5183人,其中,“四院一中心”集中兜底2130人,签订协议居家兜底3053人。
五是持续巩固脱贫成效。2016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1.5亿元,实施3276个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项目,有效补齐贫困地区设施短板。统筹做好国家、省督查考核反馈问题,市、县自查发现问题整改,持续提升脱贫质量。定期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对动态排查的1757户4762人边缘易致贫户、619户1718人脱贫不稳定户精准落实帮扶措施;以未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等6类人群为重点,对全市因病、因灾、因疫情等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所有农户覆盖“防贫保险”,确保不致贫、不返贫。
六是广泛凝聚攻坚合力。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市脱贫攻坚结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倾力推进结对帮扶淅川县工作,助力淅川县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组织市域内4个没有扶贫任务的区累计帮扶1.2亿元,“一对一”帮扶4个脱贫任务重的县(市、区)。打造“千企帮千村”“产业扶贫青年服务队”“巧媳妇工程”等精准扶贫品牌,持续推进社会扶贫。
随后,围绕未脱贫户帮扶措施、脱贫攻坚收官关键时刻具体安排、脱贫攻坚战中财政资金投入情况和资金监管措施等具体问题,许昌市扶贫开发办公室、许昌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
2020年是决战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下一步,许昌市将继续按照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在群众增收上持续发力、在政策落实上持续求细、在成效巩固上持续做实,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上持续创新,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张培 马晶晶)